作為大眾、保時捷與寶馬等知名汽車品牌誕生地的德國目前正積極籌劃成為發(fā)展低碳汽車的全球領導者。
德國政府上月宣布,該國將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預計截至2020年,德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達到100萬輛,2030年,德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達到500萬輛,2050年,德國所有乘用車實現零排放目標。
同時,智能電網的建設也能夠確保新能源汽車的電力供應,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早在智能電網建設之初,德國一些學者擔心,新能源汽車車主會在用電高峰時段為車輛充電,從而增加電力部門的供電壓力。然而,功能強大的智能電網能夠讓電力運營商有效控制電流的輸出時間與地點。通過智能電網的管理,新能源汽車車主不但可以適時為愛車充電,確保其續(xù)航能力,電力運營商也可以將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能并入到智能電網中來,從而有效地提高電力供應的能力。
德國能源部在一份書面聲明中稱,德國聯邦政府的目標是使德國成為電力供應機動性的全球領先的市場國家之一。充足的電力供應可以確保新能源汽車的續(xù)航能力,可以使傳統(tǒng)汽車供應擺脫石油進口的束縛,還可以有效遏制全球原油價格波動給德國成品油市場帶來的沖擊。
德國目前并沒有做出給予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財政補貼的決定。然而,據德國政府預估,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將會占到財政補貼額度的1/3,而該補貼額度恰恰是傳統(tǒng)汽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爭奪銷售市場的臨界點。如果政府同意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財政補貼的話,德國國內傳統(tǒng)能源汽車的銷量將會大幅削減。德國政府稱,財政補貼的來源會從汽油銷售稅那里獲得。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公開表示,對于發(fā)展電動車產業(yè)而言,政府已經“認識到更多的補貼有其必要性”,并且“我們必須同德國各州討論該議題”。德國政府希望能夠借補貼進一步推動2020年的百萬輛電動車生產規(guī)劃。
早在2009年8月19日,德國政府即通過了“電動汽車國家發(fā)展計劃”;2010年,在默克爾的推動下,在德國政府和德國工業(yè)界代表舉行的“電動汽車峰會”上,宣布成立了“電動汽車國家平臺”,根據這一計劃,德國打算在2020年前生產至少100萬輛電動汽車,并在技術研發(fā)和市場開發(fā)兩個方面占據世界領先地位。
其實,與其他汽車大國相比,德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特點就是不直接補貼企業(yè)和消費者,而是采用降低用車成本的政策。德國聯邦交通部認為,一次性補貼有直接補貼汽車制造商的嫌疑,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電動車產品本身必須有競爭力。
德國規(guī)定,2015年之前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可享受10年免繳行駛稅。同時,電動車停車和行駛具有優(yōu)先權,堵車時可使用公交車道。電動車作為家庭第2輛用車的,可頒發(fā)和使用同一車牌,兩輛車只需交一份保險。同時規(guī)定,政府機關無論是買車還是租車,至少保證10%是電動車。
面對日益嚴苛的歐盟排放法規(guī),以及在傳統(tǒng)強勢產業(yè)上不落人于后,德國政府與汽車行業(yè)開始投擲重金打造新能源車,以在新能源車技術上保持與世界同步或領先。2013年時,德國政府就宣布了一項規(guī)劃,在未來3—4年內投資百億歐元,促進2020年保有量百萬輛目標達成。同期,德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總裁馬提亞·魏斯曼表示,德國汽車行業(yè)將向替代性汽車動力系統(tǒng)投資120億歐元,約合155.2億美元;到2014年底,德國車企將至少有16款電動車投產并上市銷售。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