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共價有機聚合物配位單鈷納米纖維助力聚合物燃料電池!

時間:2022-11-04 09:40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作者:綜合報道
點擊:


       氮配位單原子鈷電催化劑,特別是鈷基沸石咪唑骨架(ZIFs)高溫熱解衍生的電催化劑,已成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氧還原正極設計的新前沿,因為與突出的鐵基電催化劑相比,它們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和更小的與膜和離聚物降解相關的芬頓效應。然而,熱解技術會導致活性位點配置模糊、孔隙度和形態(tài)不理想,以及暴露的活性位點較少。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向中華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通過采用無熱解策略獲得的液體可加工性鈷基共價有機聚合物(Co-COP),并通過靜電紡絲直接制備了高度穩(wěn)定的交聯(lián)納米纖維電極。所得纖維可以容易地組織成具有均勻分層多孔結構和催化劑表面原子Co活性位點完全分散的自支撐大面積膜。聚焦離子束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計算流體動力學實驗證實,相對擴散系數(shù)提高了3.5倍,這既可以為反應物進入活性位點提供有效途徑,也可以有效地排出產(chǎn)生的水。結果,與傳統(tǒng)噴涂方法相比,集成Co-COP納米纖維電極的峰值功率密度顯著提高了1.72倍,并且提高了耐久性。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納米制備技術還保持了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均勻性,這些都是協(xié)助PEMFCs膜電極組件制備所需要的特性。
圖片

       文章要點:

       1. 這項工作通過電紡技術直接制備了一種高度穩(wěn)定的交聯(lián)納米纖維電極,該電極基于使用無熱解策略獲得的液體加工性CoCOP。
       2. 液體可加工性Co-COP包含強大的共軛系統(tǒng)和豐富的有序N-配位Co單原子中心。通過電紡技術獲得的分層多孔結構充分暴露了Co-N4的活性點。與傳統(tǒng)的噴涂電極形態(tài)相比,電紡薄膜中單根納米纖維的大孔有利于氣體向活性位點的擴散。長絲骨架之間的次級微米級大孔可使大量氣體通過低壓降擴散到催化劑層,形成高速電子傳遞網(wǎng)絡。
       3. FIB-FESEM和CFD實驗進一步證實了較低的氧氣擴散阻力。根據(jù)菲克第一定律,相對擴散系數(shù)為46.9%,這可以為反應物進入活性位點提供良好的通道,并去除產(chǎn)生的水,從而不抑制反應。結果顯示,集成納米纖維電極的功率密度是傳統(tǒng)噴涂電極的1.72倍。值得注意的是,交聯(lián)的納米纖維電極在150小時的耐久性測試后仍能保持85%的原始電壓。
       4. 這種納米制備技術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例如,獲得的200平方厘米的薄膜的性能可以在該薄膜上隨機選擇的位置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通過設計特定的電極結構,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電極的傳輸效率,改善活性位點的可用性,這項工作克服了傳統(tǒng)噴涂電極的傳輸限制,為未來PEMFC的膜電極加工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案。
圖片
圖1 交聯(lián)納米纖維電催化劑的制備
圖片
圖2 結構表征
圖片
圖3 PEMFC的性能和耐久性試驗
圖片
圖4 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和氧擴散
 
(責任編輯:子蕊)
文章標簽: 聚合物燃料電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電池聯(lián)盟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凡本網(wǎng)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電池聯(lián)盟)”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
QQ:503204601
郵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歡
專題
相關新聞
本月熱點
歡迎投稿
聯(lián)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發(fā)送郵件時用@替換#
電話:010-56284224
在線投稿
企業(yè)微信號
微信公眾號